小白点虫/
淀粉卵甲藻Amyloodinium ocellatum
生物学分类Biota / 生物区Neomura / 新壁总域Eukaryota / 真核域Chromalveolata / 囊泡虫界Alveolata / 囊泡虫总门Dinoflagellata / 双鞭毛虫门Dinophyceae / 甲藻纲Thoracosphaerales / 胚沟藻目Thoracosphaeraceae / 胚沟藻科Amyloodinium / 卵甲藻属Amyloodinium ocellatum / 淀粉卵甲藻
中文学名
精简详细
>胚沟藻目>胚沟藻科>卵甲藻属>淀粉卵甲藻
aaa
简介
  Amyloodinium ocellatum/淀粉卵甲藻在国内市场通常被叫作小白点虫,常见的名称还有卵圆鞭毛虫。   暂未整理资料。
催更
排行榜
     以下为Dinophyceae/甲藻纲囊泡虫类的通用描述。   纵裂甲藻纲(Desophyceae)合并后合称甲藻纲。   以下摘自《ALA》,由ClaudeAI翻译:   小白点虫 (Brown, 1931)是一种广布性外寄生甲藻,可寄生于许多生活在咸淡水和海水环境中的水生生物。该甲藻在温带和热带地区为地方性物种,能够成功适应各种不同环境并寄生于大量宿主,已在水生生物的四个门中被发现:脊索动物门、节肢动物门、软体动物门和扁形动物门。此外,它是唯一能够感染硬骨鱼类和软骨鱼类的甲藻。   该寄生虫对养殖和观赏鱼类都构成严重威胁,因为由该原生动物引起的滴虫病可在12小时内导致宿主死亡,急性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然而,这两个参数会根据养殖类型、寄生虫负荷量、鱼类种类和季节而显著变化。一般来说,滴虫病典型发生在陆基或潟湖养殖场(水塘养殖或内陆咸水养殖),浅水底和水体交换/循环不足使该寄生虫能达到最佳繁殖条件。特别是在最温暖的月份,小白点虫会造成高死亡率和经济损失。   分类信息:门:壳泡纲,纲:甲藻纲,目:壳状球目,科:壳状球科,属:Amyloodinium/卵甲藻属,种:小白点虫   生命周期:小白点虫生命周期简图。(乌迪内大学P. Beraldo博士)   小白点虫的生命周期是直接的,分为三个阶段。通常,当温度在23-27°C、盐度在30-35‰时,可在5-7天内完成。然而,该寄生虫在极端条件下也能表现出其致病性。特别是在高温(超过35°C)条件下,在海水(46‰)和咸淡水(7‰)环境中都有致命爆发的记录。   寄生阶段由固着型营养体代表。在此阶段,原生动物呈梨形,被纤维素壁包围,具有特殊结构根状体(触手状突起),使其能牢固附着在宿主上皮(主要是鳃或皮肤)。如果感染严重,营养体也可见于眼睛、鳍和整个口咽腔,后者是欧洲鲈(Dicentrarchus labrax)的典型感染部位。营养体在固着时不断移动,因此对细胞造成物理损伤,给宿主造成严重伤害,根据寄生虫负荷量,可能在12-48小时内导致死亡。根据文献数据,营养体直接从宿主细胞获取营养,可能通过释放消化酶的口器[需要澄清],加剧根状体造成的损伤。营养体大小差异显著,早期营养体测量为27×23μm,而成熟营养体可达130×60μm或更大。   病理学与临床表现:小白点虫营养体附着在欧洲鲈鳃上皮。(乌迪内大学P. Beraldo博士)   小白点虫是所谓的"︁海洋绒毛病/marine velvet disease"︁或滴虫病的病原体(过去也称为丁虫病,因为该原生动物最初被命名为Oodinium ocellatum)。这种感染对宿主极其危险,有时致命,因为它会伤害动物并促进继发性细菌感染。所有鱼类生命阶段如果未接触过小白点虫都可能易感。原生动物的致病性与营养体附着在宿主组织有关;营养体不断扭转和转动,缓慢损害并杀死多个宿主细胞。它们引起中度至重度组织反应,伴有严重的鳃增生、炎症、出血和坏死,在重度感染的标本中可在12小时内导致死亡。然而,在亚临床或轻度感染中也有死亡记录,可能是由于严重的上皮损伤导致渗透调节障碍和继发性微生物感染所致。   通常宿主行为改变是滴虫病的首发症状,表现为抽搐样动作(闪烁)、瘙痒和呼吸困难,并在水面聚集。在感染晚期出现嗜睡和厌食。另一个临床表现可能是皮肤呈尘状外观(因此称为"︁海洋绒毛病/marine velvet disease"︁),如欧洲鲈,但并非所有鱼类都有此表现。   诊断:小白点虫在欧洲鲈鳃的重度感染(乌迪内大学P. Beraldo博士)   滴虫病的诊断包括观察典型临床症状和使用非致死性技术。推荐采用皮肤刮片和鳃活检的细胞学湿片检查方法来检测营养体。可以在体视显微镜下直接观察经麻醉的小型鱼类,轻轻抬起鳃盖结构。同样的方法也可用于死后检查,但最好检查新鲜死亡的鱼类,因为寄生虫在宿主死亡后常会脱落。在皮肤或鳃上滴加稀释的卢戈氏碘液可以帮助提高小白点虫的检出率,因为碘会与含有淀粉的营养体反应,使其呈深棕色/黑色。   分子鉴定可作为临床和显微鉴定之外的第二步确诊。最近开发的分子方法(PCR和LAMP)已被证明可以在水和鳃组织样本中早期检测甲藻,即使在寄生虫浓度最低时(如亚临床感染)也能检出。因此,这些方法可能允许对易感鱼群中的病原体负荷进行高灵敏度监测。   治疗: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已经进行了多次尝试来控制各种鱼类的滴虫病,但没有任何治疗方法被证明完全有效或在全球获得许可。早期诊断后及时治疗至关重要,因为该原生动物在最温暖的月份具有指数级繁殖潜力,温度影响寄生虫繁殖的速度。化学治疗包括甲醛(36%甲醛,浓度为4mg/L持续7小时或51mg/L持续1小时)、过氧化氢(75和150mg/L持续30分钟并在6天后重复)、硫酸铜和氯喹(水中5-10 mg/L)。然而,只有孢子对某些药物显示出显著的敏感性,而营养体和孢囊则更具抗性。   硫酸铜是控制水产养殖中小白点虫流行的最有效治疗方法之一,这不仅是由于游离铜离子对孢子的杀灭作用,也因为它便宜且易得。在池塘/水箱中滴注硫酸铜,浓度维持在0.75-1 g/m3,持续近两周,对杀灭孢子非常有效,而孢囊和营养体的敏感性不高。   其他防控策略:防控策略旨在预防措施,以避免危险爆发,因为小白点虫无法完全控制。有效的过滤系统和适当的卫生程序(即UV射线与进水机械过滤的组合使用)可以帮助降低感染风险。重要的是要强调,孢子可以通过气溶胶飞沫传播,因此会污染养殖设备和/或相邻的池塘/水箱,如果被强风吹散,甚至会污染附近设施。因此,材料的严格消毒方案和适当的管理实践应该在养殖场中被视为强制性要求。   另一个可以考虑的方面是选择适当的养殖地点。寄生虫病可能受其特征影响。通常,海水网箱养殖的鱼类不受感染影响,而在水塘养殖或内陆咸水养殖系统中更难控制感染。   目前无法通过疫苗预防该病,尽管一些研究正在进行以识别寄生虫的潜在疫苗候选蛋白,即i-抗原。从滴虫病中存活的鱼类可能发展出至少部分免疫力。   研究:自1931年(小白点虫首次报道年份)以来,已进行了大量研究。该原生动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间被精确描述,并在随后几十年中得到完善。1984年,Paperna确定了影响小白点虫三个阶段毒力的环境特征。三年后,Noga成功建立了体外繁殖方案,这对重要实验室调查的实施至关重要。最近,乌迪内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在地平线2020 ParaFishControl项目框架内开发了该方案的替代方案,基于体外维持孢囊的休眠状态。在该项目框架内,研究人员目前正在研究替代治疗方法并开发针对该原生动物的更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尽管雄心勃勃,但该项目的目标是开发针对小白点虫的疫苗。
鱼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