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
简介  资料待整理。
  
  以下为Pleocyemata/腹胚亚目虾类的通用描述。
  腹胚亚目是1963年由马丁·布尔肯罗德(Martin Burkenroad)提出的。通过引入腹胚亚目,布尔肯罗德使用单系群的Dendrobranchiata/枝鳃亚目(明虾)和腹胚亚目取代了过去分类中的爬行亚目和游泳亚目。腹胚亚目目包括了此前的爬行亚目中的所有动物以及Stenopodidea/猬虾下目和Caridea/真虾下目中的所有动物,也就是各种虾类、寄居蟹类、蟹类。
  这些物种共同的特点是有育卵的行为,而明虾是直接将卵释入水中。故而分类上比爬行亚目和游泳亚目的分类更为清晰。
  这些物种多数可供食用,是经济意义最大的一类甲壳动物。
  以下摘录自《中国动物志》:
  形态描述:头胸甲近圆形,宽稍大于长,背部甚隆,具7纵列疣状突起,近侧缘的一条最不明显。额突出,分为两钝齿。前侧缘长,呈弧形,前半部有细齿,后半部的齿较大,呈三角形,盾状部发育不良,前2/3处有5枚爪状齿,后1/3向后收敛,无齿,后缘有3枚钝齿叶,中叶宽于侧叶。     
  螯足粗壮,不对称,长节外侧面末端的环状隆脊分为4叶。腕节外侧面前2/3具疣状突起,后1/3有细颗粒。较大螯足两指合拢时基部有空隙,可动指背缘基部有一钝齿,其余光滑,外侧基部具指状突起,其余具3个不明显突钝齿。不动指有2枚大臼齿及5个钝齿;较小螯足基部无空隙,内缘有明显钝齿。
  第1对步足最长,依次渐短,静止时永不藏入盾状部下。
  雄性腹部狭窄,第3至第5节愈合,第6节呈长方形,尾节钝三角形。雌性腹部较宽于雄者,分为7节,尾节呈三角形。
  雄性第1腹肢粗壮,末部有许多小齿。
  标本测量(mm)    头胸甲长    头胸甲宽
  ♂    49.0    55.0
  ♂    45.9    50.0
  ♂    48.0    52.0
  ♀    44.5    50.0。
  生境信息:栖息于水深50—150m的砂,碎壳或泥质砂底。
  海拔范围:栖息于水深50—150m的砂,碎壳或泥质砂底。
  国外分布:日本,越南,菲律宾,缅甸,印度。
  国内分布:广东、海南、台湾、南沙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