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手指星/多筛指海星Linckia multifora
 特性标签
咸水环境
中国有分布 aaa
简介  Linckia multifora/多筛指海星在国内市场通常被叫作多孔手指星。
  暂未整理资料。
  
  以下为Asterozoa/海星亚门海星类的简略描述。
  其下物种的特征包括呈星形的身体和径向发散的对称轴。
  以下摘自《ALA》,由ClaudeAI翻译:
  详细介绍
  多孔手指星是一种色彩多样的海星,属于Ophidiasteridae科,分布于印度洋和红海。其常见名称包括达尔马提亚林克蛇尾海星、斑点林克蛇尾海星、多色海星和多孔海星。
  描述:多孔手指星具有小型中央盘和五条细长的圆柱形臂,臂向端部略微变细。体色多变,包括褐色、粉色、红色或灰色,并带有小红斑。表面质地粗糙,覆盖有颗粒。这种海星可以长到直径2至5英寸(5至13厘米)。
  分布状况:多孔手指星为环热带分布。分布于印度洋、红海、西太平洋(北至日本,南至豪勋爵岛/Lord Howe Island,东至皮特凯恩群岛/Pitcairn Islands,东北至夏威夷)。世界海洋物种登记册显示的分布仅限于西印度洋,以及生命百科全书显示在加勒比海的观察记录似乎都是不正确的。它们生活在海底,深度可达700英尺(213米),喜欢珊瑚礁栖息。
  生物学:多孔手指星表现出自割(自我截肢)现象,经常会脱落一条或多条臂。在这个过程中,臂在不同位置断开,每一段都能长成新的个体。这种现象发生频率很高,被认为是一种无性繁殖方式。很少能找到没有经历过自割的个体。
  在夏威夷的一项研究中发现,臂的脱落并非突然断裂。大多数断裂发生在距离中央盘约1英寸(2.5厘米)处。首先在下表面出现小裂缝,然后扩展到邻近部分,接着臂和身体上的管足向相反方向拉动。整个过程可能需要约一小时完成。受损组织需要约10天愈合,动物在几个月内长出新的臂。脱落的臂被称为"︁彗星体/comet"︁,能独立活动。需要约10个月时间再生新的中央盘,新生的臂长度为0.5英寸(1厘米)。在实验室中将臂切成几段时,发现长度超过0.5英寸(1厘米)的部分都能再生,包括臂的尖端和有多处伤口的中间部分。偶尔会出现畸形个体,臂的数量错误或位置不正确。
  有时在这种海星体内或体表会发现寄生螺。已证实Eulimidae科的螺类Stylifer linckiae是一种寄生虫,它能从海星体内吸收物质。
  水族箱用途:多孔手指星是杂食性动物,但在水族箱中的饮食主要包括已建立的鱼缸中通常存在的细菌生物膜和海绵。与其他Linckia/指海星属属海星相比,这个物种对pH值、盐度和温度变化的耐受性更强,但在引入时需要仔细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