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亚纳岛鼻鱼Naso caesius
生物学分类Biota / 生物区Neomura / 新壁总域Eukaryota / 真核域Animalia / 动物界Eumetazoa / 真后生动物亚界Deuterostomia / 后口动物总门Chordata / 脊索动物门Vertebrata / 脊椎动物亚门Gnathostomata / 有颔下门Actinopteri / 辐鳍鱼纲Neopterygii / 新鳍亚纲Teleostei / 真骨下纲Osteoglossocephalai / 骨舌鱼高群Clupeocephala / 鲱头鱼总群Euteleosteomorpha / 正真骨鱼群Neoteleostei / 新真骨鱼亚群Eurypterygia / 宽鳍下群Ctenosquamata / 栉鳞派Acanthomorphata / 棘鳍亚派Acanthopterygii / 棘鳍类Percomorphaceae / 鲈形亚类Eupercaria / 真鲈形总目Acanthuriformes / 刺尾鱼目Acanthuroidei / 刺尾鱼亚目Acanthuridae / 刺尾鱼科Nasinae / 鼻鱼亚科Naso / 鼻鱼属Naso​ / 鼻鱼指名亚属Naso caesius / 马里亚纳岛鼻鱼
中文学名
精简详细
>刺尾鱼目>刺尾鱼科>鼻鱼属>马里亚纳岛鼻鱼
特性标签
咸水环境
aaa
简介
  资料待整理。
催更
排行榜
     以下为Naso/鼻鱼属鱼类的简略描述。   前额有凸起或凸起的趋势,尾刺1~2枚,有些体长可达1米。   以下摘自《ALA》,由ClaudeAI翻译:   Naso caesius/马里亚纳岛鼻鱼,灰色刺尾鱼或银斑刺尾鱼,是鲳科下的一种海洋辐鳍鱼类,属于刺尾鱼、刺尾鱼和鲳鱼类。该物种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地区。   分类信息:马里亚纳岛鼻鱼于1992年由美国鱼类学家John Ernest Randall和海洋生物学家Lori Jane Bell Colin首次正式描述,其模式产地位于马绍尔群岛埃尼韦托克环礁东部水道北侧。该物种被归类于鼻鱼属属的模式亚属中。鼻鱼属属是鲳科Nasinae亚科中唯一的属。   描述:马里亚纳岛鼻鱼背鳍具有6或7根棘和27至30根软条,臀鳍具有2根棘和28至31根软条。胸鳍含有16至18根鳍条,上部两根为单纯的,无分支。尾柄上的隆起呈椭圆形,具有向外突出但不尖锐的棘状隆起。整体体色为蓝灰色或灰褐色,体侧可形成一系列不规则的斑块或条纹,这些斑块或条纹可能比背景色更浅或更深。该鱼类已发表的最大标准体长为45.6厘米。   分布状况:马里亚纳岛鼻鱼主要分布于中西太平洋,包括帕劳马里亚纳群岛、北马绍尔群岛夏威夷群岛大堡礁奥斯普雷礁切斯特菲尔德群岛新喀里多尼亚斐济图瓦卢社会群岛皮特凯恩群岛。在大堡礁以外的澳大利亚水域,该物种在豪勋爵岛珊瑚海的礁石中有分布,向南延伸至新南威尔士库纳尔半岛/Kurnell Peninsula,以及在西澳大利亚的礁石和阿什莫尔礁,还有印度洋圣诞岛科科斯(基林)群岛。灰色刺尾鱼是一种底层浮游性鱼类,生活在岩石和珊瑚基质上,它们在清澈的水域中独居或成群,包括潟湖礁、礁道或外海礁,水深在15至50米之间,以浮游动物为食。
鱼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