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性标签
淡水环境
中国有分布 aaa
简介  资料待整理。
  以下摘自《ALA》,由ClaudeAI翻译:
  Nymphoides peltata/荇菜,菱叶萍是睡菜科多年生水生植物,具有浮叶和根系。同物异名包括Menyanthes nymphoides L.、Villarsia nymphoides、Limnanthemum peltatum S.G.Gmel.、Nymphoides nymphoides (L.) Britton,其他通俗名称包括黄色浮心、浮心、水边缘和完整沼泽。
  该物种原产于欧洲大部分地区(不包括爱尔兰和斯堪的纳维亚)和温带亚洲,以及非洲西北部的阿尔及利亚局部地区。
  由于人类栽培,该物种已传播到其原产地以外的地区,现已在爱尔兰、丹麦和瑞典、北美大部分地区以及新西兰归化。在许多引入地区,荇菜被视为有害杂草,因为它能形成密集的植物群,遮蔽当地原生水生植物物种,从而降低生物多样性。
  描述:叶子,波兰 Bielinek附近的奥德河谷
  旱期时的荇菜,摄于英格兰德文郡Appledore
  菱叶萍是一种水生、底栖多年生物种,具有水下匍匐茎,可在水深达2米的水域延伸。匍匐茎的每个节点都可以产生新的芽和根。荇菜有心形浮叶,直径3-12厘米(罕见可达15厘米),近圆形但边缘波状,有延伸至茎部的窄裂缝;叶片呈绿色至黄绿色,上表面常有紫色斑点,下表面呈紫色,附着在水下根茎上。叶片边缘略微波状,支撑着松散的花序,每个花序有2-5朵黄色花朵,直径3-4厘米,具有五裂的花冠和边缘呈流苏状的花瓣。荇菜的花梗略微升出水面。每朵花产生一个1.5-2.5厘米的喙状蒴果,内含多个具有坚硬边缘毛的扁平种子。
  花瓣边缘的褶皱状流苏是该物种英文名称的由来。摄于法国里昂附近的Grand Étang de Birieux。
  荇菜的外观与睡莲科的Nuphar/萍蓬草属(荷根)属和Nymphaea/睡莲属属物种相似。它可以通过波状边缘的叶片,以及花朵呈2-5朵簇生而非单生来区分。荷根最容易通过其较大的叶片(可达30厘米)和杯状花朵与荇菜区分。睡莲属具有角状叶基,而Nymphoides/荇菜属具有圆形叶基,且荇菜属具有明显较长的花梗支撑较小的花朵。要识别荇菜属属内的不同物种,通常需要观察花朵。
  生态学:未成熟的果实,摄于奥地利格明德
  荇菜是淡水物种,不会出现在平均盐度超过约300mg/L的水域。荇菜最常见于缓流河流、湖泊、池塘和水库中,但也能在沼泽和湿地中生长。它也见于沟渠、运河、堤坝的破口池和回水区,尤其是那些受冬季洪水影响的地区。荇菜的存在可以表明环境中存在水流。
  根据水温的不同,荇菜主要在7月至9月间开花,最早可从5月延续到10月。每朵花仅存活一天,而叶片可持续23-43天。种子在花期结束后32-60天释放,可在缺氧条件下发芽。秋季,荇菜的地上部分死亡,沉入底质并分解,植物以休眠根茎形式越冬。这些根茎能够耐受低至-30°C的冰冻温度。冬季期间,位于底质表面或埋在底质下的匍匐茎和茎可保持休眠直至春季,有时这些茎上会长出1-2厘米的小型水下叶。冬季过后,该物种需要光照和氧气来产生新生长,浮叶开始在春季出现。
  荇菜可以通过营养繁殖或有性繁殖。植物的片段,包括匍匐茎、根茎和带有部分茎的叶片,都可以发育成新植物。种子可通过异花授粉或自花授粉产生,但自花授粉通常产生较少且活力较低的种子。种子传播受益于种子的半疏水性,使其漂浮在水面上直到受到干扰。种子适合附着在具有疏水性的表面,如水鸟的体侧、趾蹼皱褶和头部短羽。在飞行时,边缘毛使种子保持附着在鸟身上,但一旦再次接触水,种子就会脱落并沉入底质,开始发芽。附着在两栖动物和船只上是另外两种可能的传播机制。相反,被水鸟或鱼类食用的种子会被完全消化而失去活力。
  荇菜在西班牙、白俄罗斯和捷克共和国被列为极危物种,在立陶宛被列为濒危物种,在德国、瑞士和日本被列为易危物种。
  经济价值:荇菜是一种食用植物。叶片和花朵可煮食作为蔬菜,茎也可食用,但只食用茎的内部。种子可磨粉用于其他烹饪目的。新鲜叶片常用于治疗头痛。[待引用]
  作为入侵种:荇菜常被作为观赏水生植物销售。该物种被有意或无意地引入其原产地范围以外的湖泊和河流。在美国,该植物最早记录于1882年的马萨诸塞州,自20世纪30年代起在国内销售。荇菜已在29个美国州和华盛顿特区有记录,并在缓流水域归化。在加拿大,荇菜已在纽芬兰、新斯科舍、魁北克、安大略和不列颠哥伦比亚发现,但尚未归化。荇菜于19世纪初被有意引入瑞典,1870年首次被记录为非本土物种。该物种原产于英国中部和东部,作为观赏植物被运至英国北部和爱尔兰,1866年前首次在爱尔兰有记录。1988年,荇菜在新西兰被发现,被视为有害杂草。它在瑞典、爱尔兰和北美部分地区也被列为入侵物种。
  荇菜在中性至碱性水质的富营养湖泊中扩散最为迅速,但该物种也见于贫营养湖泊和酸性池塘。它最常出现在水深1至1.5米的水域,但能在0.3至3.0米深的水中生存。荇菜的理想底质是粘土或覆盖薄层腐泥的粘土。荇菜生长在温带环境,甚至在安大略东部和俄罗斯西部都有发现。荇菜的最北界限大约是7月16°C等温线。
  荇菜可能对其引入地区造成多种负面生态和社会影响。荇菜能快速生长和扩散,在水面形成密集的植被斑块,限制穿透水面的光线量。因此,本地沉水大型植物被排除,生物多样性降低。特别是当藻类被遮蔽时,密集的荇菜种群可能破坏整个食物网。密集的荇菜植物群还可能降低水中的氧气含量并创造停滞水域。一旦形成荇菜植物群,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也可能被迫迁移。荇菜还影响内部施肥模式,因为它在生长过程中将氮和磷从沉积物转移到其浮游生物量中,并在冬季分解过程中将这些营养物质释放回生态系统。
  防控策略
  由于荇菜可以通过碎片繁殖,机械控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策略,因为它常常会助长扩散。一种方法是在每年春季和夏季剪切叶柄一到两次。切割、收获和用屏障材料覆盖植物有时可能取得成功的控制效果。在非常局部的区域,手工耙除可能是一种可行的策略。然而,疏浚并不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因为根和根茎可以在机械疏浚中存活。
  目前还没有已知的有效生物防控手段用于荇菜。虽然草鱼可能会取食荇菜的部分,但这种鱼通常首先消耗沉水大型植物,且未被证实会取食荇菜。
  在晚春或夏季浮叶出现后施用草甘膦已被用作荇菜的化学防控方法。尽管如此,需要重复施用,且喷洒浮叶仅显示单季40-50%的控制效果。二氯苯腈在控制荇菜方面比草甘膦更有效。在出苗期间的春季施用该化学品,配合机械清除浮叶和重复施用二氯苯腈已取得成功。但是,二氯苯腈的生产商建议不要处理超过水体20%的面积,且不要处理流速超过90米/小时的区域。在爱尔兰,由于可能会伤害鱼类等其他水生生物,二氯苯腈已不再被法律允许在水体附近或水体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