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
生物学分类Biota / 生物区Neomura / 新壁总域Eukaryota / 真核域Animalia / 动物界Eumetazoa / 真后生动物亚界Ecdysozoa / 蜕皮动物总门Arthropoda / 节肢动物门Crustacea / 甲壳亚门Malacostraca / 软甲纲Eumalacostraca / 真软甲亚纲Eucarida / 真虾总目Decapoda / 十足目Pleocyemata / 腹胚亚目Brachyura / 短尾下目Eubrachyura / 真短尾派Heterotremata / 异孔亚派Portunoidea / 梭子蟹总科Portunidae / 梭子蟹科Necronectinae / 绝泳蟹亚科Scylla / 青蟹属Scylla serrata / 锯缘青蟹
中文学名
精简详细
>十足目>梭子蟹科>青蟹属>锯缘青蟹
特性标签
淡水环境
汽水环境
咸水环境
有市售
具食用价值
中国有分布
aaa
简介
  Scylla serrata/锯缘青蟹台译锯缘青蟳。   暂未整理资料。
催更
排行榜
     以下为Pleocyemata/腹胚亚目虾类的通用描述。   腹胚亚目是1963年由马丁·布尔肯罗德(Martin Burkenroad)提出的。通过引入腹胚亚目,布尔肯罗德使用单系群的Dendrobranchiata/枝鳃亚目(明虾)腹胚亚目取代了过去分类中的爬行亚目游泳亚目腹胚亚目目包括了此前的爬行亚目中的所有动物以及Stenopodidea/猬虾下目Caridea/真虾下目中的所有动物,也就是各种虾类、寄居蟹类、蟹类。   这些物种共同的特点是有育卵的行为,而明虾是直接将卵释入水中。故而分类上比爬行亚目游泳亚目的分类更为清晰。   这些物种多数可供食用,是经济意义最大的一类甲壳动物   以下摘录自《中国动物志》:   形态描述:头胸甲横卵圆形,长约为宽的2/3,背面隆起,光滑,胃区、心区有明显的“H”形凹痕,胃区具1微细而中断的横行颗粒线,自前侧缘末齿至鳃区各有1条斜行颗粒线。额缘有4齿。齿长而尖,平均约为额宽的0.06倍(沿眼窝缝之间测量为额宽),齿端钝,具凹陷边缘,齿之间的空隙呈圆形。前侧缘具9枚窄齿,齿大小相同,齿的外缘直或稍凹。   螯足粗壮,不对称;座节前缘末端有1刺:长节前缘有3刺,后缘末部及末端各有1刺;腕节内末角有1壮刺,外缘末半部有2枚明显钝齿:掌节膨大,背面末端有2刺,近关节处也有1枚:两指合拢时空隙较大,内缘有钝齿。   步足无刺。前3对步足指节的前、后缘有刷状短毛,末对步足指节、掌节扁平,呈桨状,适于游泳。   雄性腹部宽三角形,第3—第5节愈合。   雄性第1腹肢的基部1/3处膨大,末2/3处逐渐趋细,末端尖;外侧有些微小齿,内侧的齿很少。   生境信息:及习性喜栖息于温暖、低盐,穴居于泥底较深的洞内,生活在潮流缓慢、有机物丰富的浅海内湾及江河口,甚至在离河口不远的淡水中也能生活,它善于游泳,也能在海底爬行,白天多潜入洞穴,夜间外出觅食,非常活跃,特别在涨潮的夜间。本种为杂食性动物,但以肉食为主,在自然条件下,以鱼虾贝藻及动物尸体为食,也扑食刚脱壳的软壳虾蟹。它对盐度的适应能力很强,在海水到纯淡水中均能生活,但它们必须在海水中才能进行繁殖。雌蟹产卵是全年性的,但最高峰为5—7月。性成熟时每只雌蟹通常有1只雄蟹守候在旁,待雌蟹蜕皮后,立即交配,交配后的母蟹潜入海底产卵,抱卵在母蟹腹部的腹肢上直至孵化。   国外分布: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所罗门群岛,斐济群岛,新喀里多尼亚,泰国,毛里求斯,南非,红海。   国内分布: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台湾;。   经济意义:本种是梭子蟹科中个体较大和最重的1种′—般体重为200—5009,大者可达700—8009。其肉多、味美、营养价值高,在印度一西太平洋区是有名的食用蟹,也是我国重要的渔业资源之一。除了食用外,还可供药用,其甲壳可制取甲壳素,是医疗、纺织、化妆等工业的重要原料。
鱼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