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资料待整理。
以下为Mammalia/哺乳纲动物类的简略描述。
胎生恒温动物,用肺呼吸。能通过乳腺分泌乳汁来给幼体哺乳。
以下摘录自《中国哺乳动物》:
形态描述:半水栖的中型食肉兽。头宽扁,吻不突出,眼耳都小,体筒状细长,尾中等长,基部粗、尖端细,柔韧有力。四肢短,趾间有蹼,各趾爪显露、侧扁,略有大小。嘴角触须长而粗硬,前肢腕垫后也有数根短刚毛。体毛短而密致,多咖啡褐色,有油亮光泽。
生物学:傍水而居。常独居,不成群。多居自然洞穴,常爱住僻静堤岸有岩石隙缝、大树老根、蜿蜒曲折、通陆通水的洞窟。有时也栖息在竹林、草灌丛中,一般有一定的生活区域。往往在一个水系内从主流到支流,或从下游到上游巡回地觅食,亦能翻山越岭到另一条溪河,洪水淹洞或水中缺食时也常上陆觅食,滨海区的水獭尚有集群下海捕食的习惯。爱在通透性较好的水域追捕鱼群,也常候在岩边或水中露头的岩石上猎食,靠灵敏的视、听、嗅觉和矫健的泳术觅得食物。以鱼为主食,也捕食蟹、蛙、蛇、水禽以至各种小型动物。没有明显的繁殖季节,全年均可繁殖。通常1胎2仔。妊娠期8周。哺乳期约为50天。性成熟年龄为2岁。
国外分布: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
国内分布:湖北,云南,四川,陕西,广东,吉林,黑龙江,浙江,台湾,辽宁,内蒙古,江苏,贵州,海南,安徽,山西,广西,湖南,甘肃,河南,西藏,福建,江西。
其它信息:种群现状 数量不详。从历年收购皮张的情况来看,以华南、西南和东北区较多,50-60年代每年收购皮张量约1万张,至80年代初期收购量仅1000张左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水獭资源陡降的趋势。
致危因素1、栖息地环境劣变。由于獭类生活环境污染、水质变劣,破坏了獭类栖息地和食物来源。污染严重的地方獭类会直接被毒死,在污染较低的地方,出现繁殖力低下,对疾病的抵抗力弱的恶果;2、无度狩猎。獭皮价格昂贵,肝脏被认为是贵重的中药材,猎獭者穷追不舍,使水獭数量剧减。尤其是猎獭技术益精,运用\"钩帘\"法捕獭,大小水獭无一幸免,多数山溪江河已罕有獭迹。
饲养情况 不详。
现有保护措施 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II 级。未经省级林业厅批准,不准捕猎,实际上控制力度非常有限。现有保护区中许多都应该能对水獭保护起一定的作用,如:黑龙江的七星砬子保护区和连三泡保护区;广西的青狮潭水源林保护区、布柳河水源林保护区、西大明山水源林保护区、滑水冲水源林保护区、穿洞河水源林保护区、三匹虎水源林保护区、古龙山水源林保护区、姑婆山水源林保护区、下雷水源林保护区、六万山水源林保护区、拉沟鸟类保护区等(李世裕,1993)。
保护措施建议 1、有必要对水獭及其栖息地进行全面调查,对其现状、衰退的原因以及保护对策和行动计划认真研究和制定;2、严格实行禁止捕獭,至少在10年,包括禁用钩帘捕獭。部分保护区应重点开展水獭保护项目,以利管护、恢复和发展水獭资源;3、应采取积极行动,限制工业废水的排放,防止水源和湿地污染及有毒化学物质的毒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