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吻蛇鳗Ophichthus apicalis
生物学分类Biota / 生物区Neomura / 新壁总域Eukaryota / 真核域Animalia / 动物界Eumetazoa / 真后生动物亚界Deuterostomia / 后口动物总门Chordata / 脊索动物门Vertebrata / 脊椎动物亚门Gnathostomata / 有颔下门Actinopteri / 辐鳍鱼纲Neopterygii / 新鳍亚纲Teleostei / 真骨下纲Elopocephalai / 海鲢高群Anguillomorpha / 鳗鲡总目Anguilliformes / 鳗鲡目Congroidei / 康吉鳗亚目Ophichthidae / 蛇鳗科Ophichthinae / 蛇鳗亚科Ophichthus / 蛇鳗属Ophichthus apicalis / 尖吻蛇鳗
中文学名
精简详细
>鳗鲡目>蛇鳗科>蛇鳗属>尖吻蛇鳗
特性标签
咸水环境
中国有分布
简介
  资料待整理。
催更
排行榜
     以下为Anguilliformes/鳗鲡目鱼类的简略描述。   约800种。类似蛇形,最长达4米,腹鳍退化,部分种类无胸鳍。   以下摘录自《台湾鱼类资料库》:   形态特征:全长为体高之28-40倍,头长之9-11倍;头长为吻长5-5.7倍;尾长为头与躯干1.4-1.6倍。吻短而钝。眼小。口裂末端达眼后缘之下方。上颌长于下颌;齿细小而尖,上下颌齿各为一列;锄骨齿前部为不规则2列,后部合为1列,略呈"V"形。背鳍起点在胸鳍中部之后,起点与鳃列间距离小于一个头长之长度;胸鳍发达,呈扇形;无尾鳍。体呈一致之黄褐色,身体无显着斑纹。   栖息生态:主要为栖息于近岸沙泥底的中小型鱼类。穴居性,善于利用尾尖钻穴,退潮时钻入沙泥中,涨潮时游至沙泥上面。以贝类、虾蛄等底栖动物为食。   地理分布: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一带,西起非洲东岸,东至菲律宾,北至日本、台湾,南至印尼等地。台湾西岸较常见。   渔业利用:俗称土龙,被渔民视为可药补的食材,可利用浸药酒或药炖而食用。
鱼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