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
简介  Ctenochaetus tominiensis/印尼栉齿刺尾鱼台译印尼栉齿刺尾鲷,在国内市场通常被叫作火箭吊。
  暂未整理资料。
  
  以下为Ctenochaetus/栉齿刺尾鱼属鱼类的通用描述。
  在Acanthuridae/刺尾鱼科(吊类)的6个属中,有4属是基本以藻类为主食的素食动物,而栉齿刺尾鱼属和Paracanthurus/副刺尾鱼属则属杂食动物。本属鱼类有着活动的牙齿,而吊类其它属的鱼类牙齿都是固定的。其中文学名栉(zhì)齿刺尾鱼中的“栉”,意为梳篦,“栉齿”即梳篦上的齿。由于其独特的牙齿构造,使得它们无法啃食较硬的藻类,而是像刷子一样刮食活石上的软藻和碎屑,故而是很好的工具鱼。它们刮食过程中,藻类中的所有好东西,它们也会一起照单全收中。这意味着饲养它们的水族箱,水和活石不能过分干净,需要留有一定的碎屑以供它们食用。不用担心碎屑没什么营养,考察Ctenochaetus strigosus/扁体栉齿刺尾鱼(夏威夷金眼吊)的肠胃沉淀显示,其食物有最高达90%的无机物。在野外它们需要在珊瑚礁上度过一整天,以寻找海藻和任何能找到的荤食。
  栉齿刺尾鱼属的鱼类野生状态下,在浅滩通常独自或者成小组活动;较深的区域,则经常能见到它们成群活动,比如跟在海龟后面啄食。
  栉齿刺尾鱼属一共9种鱼,除了Ctenochaetus cyanocheilus/青唇栉齿刺尾鱼(蓝嘴吊)与Ctenochaetus marginatus/缘栉齿刺尾鱼未见售卖,其它均较容易买到。它们广泛分布于热带的印度洋与太平洋,向东,有两个物种分布至夏威夷的东北方向;向西,一种到达红海,其余则到达非洲东岸附近。
  本属大多数种类都具观赏价值。它们有着流线型的身形,行动敏捷而迅速。它们尾鳍臀鳍末端都呈尖状,显得很有速度感。但注意,这不是一个形态学上的分类特征,诸如Acanthurus/刺尾鱼属的A. olivaceus/橙斑刺尾鱼(一字吊)、A. maculiceps/斑头刺尾鱼(雀斑吊)以及A. tennentii/坦氏刺尾鱼(耳斑吊)等许多吊类的鱼都具有此特征。
  本属许多种类,幼体至成体都有不同程度的变色,比如Ctenochaetus hawaiiensis/夏威夷栉齿刺尾鱼(火焰吊)幼体为红色,缘栉齿刺尾鱼为浅蓝色,而Ctenochaetus flavicauda/黄尾栉齿刺尾鱼(大溪地金眼吊)、Ctenochaetus truncatus/截尾栉齿刺尾鱼(东非金眼吊)以及蓝嘴吊幼体则为黄色。随着长大,身体颜色逐渐变暗,即使有些种类成体的颜色多变,但总趋势都是变暗。
  它们作为观赏鱼,市场上大多不算常见且相对昂贵,其原因并非因为罕见或者捕捞困难,而是因为它们非常不耐运输。由于其特殊的嘴型,加上因捕捞所造成的恐慌,使得它们的嘴非常容易受伤。所以运输时需要给予其较大的空间,且不要使用硬质的容器。各种折腾过后,能活着运到饲养者手中已是较强壮的个体了,但被袋子擦伤嘴巴几乎难以避免。如果鱼已开口,即使拿到时嘴部有明显伤口,也能很快养回来;但如果不开口,基本有些轻微的损伤就已注定了它的死亡。属内不少种类很难开口,但开口后能接受各种食物,而且抢食凶猛。注意,它们作为杂食动物,只喂素粮是不够的,辅以一定量的高蛋白荤粮也是十分必要的。
  虽然它们不耐运输,但耐疾病和耐药性尚可,可以使用铜药检疫,但不少观点表示淡水浴的效果更为出色。
  作为合格工具鱼,它们的混养兼容性需要特别说明。它们生性害羞,甚至显得有些不合群,但总体温和无害。如果有掠食性鱼类,比如鳗鱼或者大的鲈鱼,它们很容易被捕食,且会持续焦躁不安,应该避免与此类鱼混养。尽管可以和吊类的其他5属相处融洽,但同属却是打得非常厉害,除非缸够大且同时下缸,否则不建议购买多只。对于其他常见的珊瑚礁鱼类,只要缸内有合理的躲藏区域,它们很容易就能与之和平相处。它们不会骚扰无脊椎动物,但如果食物不充足,则很有可能在饥饿时啃食珊瑚(主要是LPS)。
  以下摘自《ALA》,由ClaudeAI翻译:
  火箭吊,托米尼刺尾鱼、托米尼鬃鱼、黄尾鬃鱼或橙尾鬃鱼,是辐鳍鱼纲鲈形目刺尾鱼科的一种海洋鱼类。该科包括刺尾鱼、角鱼和唐刺鱼。该鱼分布在中西太平洋。
  分类信息:火箭吊于1955年由美国鱼类学家John Ernest Randall首次正式描述,模式产地为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托米尼湾的萨达岛/Sadaa Island。栉齿刺尾鱼属属和刺尾鱼属属构成刺尾鱼亚科中的刺尾鱼族,该亚科是刺尾鱼科两个亚科中的一个,刺尾鱼族是刺尾鱼亚科中的三个族之一。
  描述:火箭吊背鳍有8根棘和24-25根软条,臀鳍有3根棘和22-23根软条。背鳍和臀鳍的后端呈角状,这在栉齿刺尾鱼属属中是独特的。唇部边缘有疣状突起。幼鱼尾鳍分叉,成鱼尾鳍呈新月形。该鱼已知最大标准体长为16厘米。体色整体呈黄褐色,尾鳍为白色,背鳍和臀鳍边缘有宽阔的黄色条纹。
  分布状况:火箭吊分布于中西太平洋,从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向东经过东帝汶、菲律宾、帕劳、密克罗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图瓦卢、瓦努阿图和斐济,向南延伸至大堡礁。在汤加也有记录。该物种常单独或小群出现在近海庇护水域的陡峭珊瑚礁坡上,栖息水深在0-45米之间。